top of page
搜尋

戰火裏的孤雛

  • 作家相片: 張傳義 博士 Dr. Amos CHEUNG
    張傳義 博士 Dr. Amos CHEUNG
  • 2024年10月1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小美與父母的身影一同踏入我的治療室,那天,她顯得有些緊張,目光在父母間游走,透露出內心的不安。媽媽率先開口,表達了他們對小美近期頻繁洗手行為的擔憂,擔心這可能是強迫症的跡象。

在深入詢問小美生活中的壓力源時,父母的意見出現了分歧,爭執逐漸升級。媽媽認為壓力源自爸爸對小美學業的過高期望,而爸爸則認為是媽媽對小美日常生活的過度挑剔所致。隨著雙方爭執的加劇,我注意到小美變得越來越焦慮,不時望向治療室內的洗手盆。

爭吵持續了約十分鐘,小美終於無法忍受,衝向洗手盆開始不停洗手。而此時,父母似乎完全沈浸在自己的情緒中,只顧著爭吵和指責,忽略了小美的行為。直到小美持續洗手五分鐘,父母才意識到女兒的強迫行為,慢慢放下了他們的對立和指責。

我轉向小美,輕聲詢問這是否是她最害怕和焦慮的狀態,是否每次父母爭執時,她都會感到如此不安。小美低聲回答,她最怕的是父母離異,自己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。

很多時候,我們誤以為孩子的心理問題只是個人問題,卻忽視了家庭穩定和父母關係和諧對孩子成長的影響。成年人或許可以根據與伴侶的情感變化做出離異的決定,但孩子沒有選擇,他們無法割捨與家庭任何一方的情感聯繫。成年人可以離開一個家,重建另一個家,但孩子沒有這個能力和選擇的權利。因此,我們常看到孩子其實是對家庭最忠誠的,甚至在不自覺中,犧牲自己的精神健康來試圖維持家庭的穩定和和諧。而解鈴還需繫鈴人,孩子的情緒問題很可能那個解藥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 。好好的去處理夫妻的感情關係,才是最對得起兒女,對得起整個家。


撰文: 張傳義博士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臨床心理學家

欄名: 心晴百態



 
 
 

Comments


Central Healthcare - Radcliffe Medical

​中建醫務 - 靖琳醫薈

Suite 522, Central Building, 1-3 Pedder Street,

Central, Hong Kong

(852) 2687 6777

香港 中環 畢打街1-3號 中建大廈522室

The Rosales Clinic

常棣醫務

Suite 2201, Crawford House, 70 Queen's Road Central,

Central, Hong Kong

(852) 2147 2202

香港 中環 皇后大道中70號 卡佛大廈2201室 

©2021 by POIESIS COMPANY LIMITED

心原堂有限公司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