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迷打機都算病?20多歲母親打機打到忘記照顧初生兒,任由BB哭泣也不理;大學生更「玩物喪志」,打到成績低落被勒令退學;三歲「細路仔」被制止打機,「發曬爛渣」嚇壞爸媽。「打機成癮」後果嚴重,世界衛生組織(WHO)正在修訂「國際疾病分類手冊」(ICD),早前在研討會上,更建議把成癮行為引致的障礙,包括「遊戲障礙」(Gaming Disorder),列入新修訂的國際疾病分類。專家指出,若世衛落實建議,意味「打機成癮」已成為全球面對的一個大問題,需要正視及處理。\大公報記者 朱樂怡(文) 蔡文豪(圖)
世衛的「國際疾病分類手冊」(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,縮寫ICD)第11版,料於明年發布,當中,精神與行為障礙章節的專家會議,上月初在上海舉行。
與賭毒煙酒隨時列同級
會上論及將打機成癮列入新修訂ICD中,意味「打機」未來或與賭博、毒品、管制藥品、酒精及香煙成癮等,同列為精神與行為障礙。
香港心理學會會長張傳義向《大公報》記者表示,ICD是經專家討論後,對疾病作出清晰且大部分人認同的界定,方便醫學界研究治療方法。要討論將打機成癮列入ICD,代表這個問題已蔓延全球。
打機成癮後果有多嚴重?張傳義表示,曾有年約20多歲的母親,因為沉迷打機,忽略照顧初生三個月的孩子,「媽媽為咗打機,個仔喊咗好耐先幫佢換(尿)片或者餵奶,輸咗(遊戲)又會鬧個仔。」母子到母嬰健康院覆診時,醫護人員發現孩子體型偏瘦,而且因為衛生情況不好而出疹,健康院將這宗個案轉介到張傳義的診所。
張傳義稱,治療過程發現,這名年輕媽媽原來患產後抑鬱,又認為丈夫對她的支持不足,不時爭吵,便以打機發泄,久而久之,沉迷下去。治療過程除了有精神科醫生跟進產後抑鬱問題,亦有心理學家輔導夫妻溝通,更重要是「叫媽媽換電話,只可以打出打入,畢竟而家打機用手機都得。」
張傳義說,每年均收到十多宗大學生打機成癮、最終被勒令退學或延遲畢業的個案,沉迷打機的大學生來自各間大學,形容是「三大都有」。其中一名大學二年級的男學生,考入大學後,心存「捱得咁辛苦考入大學」,渴望自由的想法,加上住在宿舍,「無王管、唔自律,晚晚打機打到四、五點。」被學校警告後,「成績想追都追唔返」,終被退學。
孩童專注力不足易沉迷
連年僅三、四歲的孩童都會受打機影響。張傳義稱,近年愈來愈多父母帶着年幼子女求診,檢查是否有專注力不足,但他發現,當中不少父母都有給孩子玩平板電腦的習慣。他指,本身已經有專注力不足的小孩,會更容易打機成癮,但亦可能是因為打機,而導致他們專注力不足,父母一旦不讓他們打機,便會出現「發曬爛渣、大嗌」的行為,因為「打機有好強嘅視覺、官能刺激,日常生活無咁正嘅嘢。」
衛生署回覆《大公報》查詢時稱,世衛數年前已展開國際疾病分類的修訂工作,本港衛生署的代表自2014年起,一直參與世衛就過度使用互聯網與公共衛生(包括精神及行為障礙)問題的會議,其中專家及與會者亦有就國際疾病分類修訂版,關於遊戲障礙的範疇作出討論。惟至今世衛未有最終定案,衛生署稱會密切留意世衛推出新國際疾病分類的進展,適時跟進。
來源:大公網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