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開始,不少朋友都很珍惜這段寶貴的親子時間。親子之道雖是老生常談,但筆者留意到一個奇怪現象,在華人社會尤其凸顯,父母對面子敏感,卻對孩子的感受愚鈍,因而產生矛盾。 童年陰影,可令一些人成年後仍難以釋懷,其中一樣最為人詬病的,就是父母因為面子問題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童心。例如在眾人面前誇大孩子的無心之失,要求孩子立刻認錯及道歉;或借孩子犯錯為由,去掩飾大人的尷尬或冒失;要求孩子強行遏抑當下不快的情緒,甚至強顏歡笑,以免令在場的其他人難堪。 其實,令人驚訝的是父母有足夠的敏感度去體諒自己或其他人,卻忽視了孩子當下的心情和感受。更諷刺的是,家長在事後也許會拿出一堆理由,說教似的去解釋教育的苦心,過程中卻沒有了解或處理孩子所遇到的問題和感受。這不但誘使孩子誤解事情的因由,不懂分辨是非,更養成對權勢之人的懦弱,令孩子他日變得欺善怕惡! 誠言,教導孩子應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、在社交場合如何恰當表現、學會勇於認錯等固然重要,但若糊塗了事便會顧此失彼。忽略孩子的基本情感需要,或成長階段控制情緒的差異,則可能令他們在過程中跟父母愈走愈遠,埋下親子矛盾關係的炸彈,影響深遠。 (本欄逢周三刊登)
撰文: 張傳義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: 心晴百態
Comments